引言
近年来,贵州省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特别是“蓝天行动”的推行,使得贵州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了99.1%,这一成绩的背后,是贵州在绿色蜕变之路上的一系列努力和探索。
贵州蓝天行动的背景
贵州,作为长江和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,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于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。然而,过去由于工业发展等原因,贵州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不佳,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。
绿色蜕变之路
1. 生态保护与修复
贵州省全面完成武陵山区山水工程建设,累计治理修复面积达82.28万亩。同时,深化草海综合治理,完成营造林286万亩、石漠化综合治理887.83平方公里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294.43平方公里。
2. 节能与降碳
贵州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、碳中和,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1353万千瓦,推进钢铁、焦化等行业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。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,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5家、绿色工业园区10个。
3. 污染防治攻坚战
以接受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,科学制定整改方案,系统推进溶洞污染治理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、矿山开发生态破坏修复等。大力实施城乡生态环保设施补短板、工业固废综合治理、重点河湖污染治理和秸秆综合利用四大攻坚突破。
4. 生态文明制度改革
构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,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,建立覆盖全省八大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,探索开展乌江黔渝跨省横向生态补偿。建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,启动第二轮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试点。
成果与展望
1. 空气质量显著改善
贵州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了99.1%,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%。全省119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9.2%,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更是保持了100%。
2.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
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.3%,绿色经济占GDP比重达48%。这一成绩充分说明,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,而是可以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的。
3. 未来展望
贵州省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