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远东新闻网 > 娱乐新闻 > 正文

美食纪录片 不要把美食纪录片 拍成“说出你的故事”

导语:今年4月份发布的《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9》显示,2018年中国纪录片三大主题称雄:改革开放、文化、美食。回望2018年,从央视到地方频道再到各大视频网站,就有《舌尖上的中国3》《风味人间》《人
今年4月份发布的《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9》显示,2018年中国纪录片三大主题称雄:改革开放、文化、美食。回望2018年,从央视到地方频道再到各大视频网站,就有《舌尖上的中国3》《风味人间》《人生一串》《老广的味道3》《源味中国》《上海的味道》等多档美食纪录片播出。

2019年,美食纪录片依旧火爆。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,不仅是推销饮料和饮料的时候,也是吃小吃和小吃摊的时候。视频网站推出了以制作为主的美食纪录片。7月2日,腾讯视频《熬夜》播出;7月10日,哔哩哔哩的《生命之弦2》播出。

“熬夜”海报

《生命之弦2》海报

从“以大言大”到“以小见大”

2012年央视播出的《舌尖上的中国1》一炮而红,豆瓣9.4的评分是美食纪录片不可逾越的高峰,掀起了美食纪录片的热潮,至今未退。然而,从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到《人生一串2》,美食纪录片其实有两种不同的叙事模式。
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包括陈晓卿离开央视加盟腾讯后推出的《风味人间》,都属于“以大言大”的叙事模式,它关注的是中国广义的美食文化。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,“蒸、炸、卤、焖、烤”门门都有学问,八大菜系更是享誉中外,用料之广、技艺之巧、色香之极致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。
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点明了饮食背后的中国文化、传统和人情,就像一句话,“山的味道,风的味道,阳光的味道,也是时间和人情的味道。这些品味已经掺杂了家园、乡亲、乡愁、勤奋、毅力等情感和信仰。很长一段时间,然后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味道,哪一个是感觉。”

“舌尖上的中国”,舌尖上的美食背后,是中国的人情和情感

这一叙事方法的难度大,编导不仅得懂美食,懂厨房,还得有深厚的人文修养,否则就容易闹常识错误,或者大而无当。《舌尖上的中国3》的口碑滑坡就是明证。而其巨大成本投入和漫长的制作周期也非一般制作公司承担得起的。像《舌尖上的中国3》制作团队近200人,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、100多个地方,采访300多人,纳入400多种美食。光是第二集《香》,50分钟的片子,就花了分集导演和主创团队200多天的时间,去了20多个城市、接触136个人物、调研及拍摄了120种小吃,光拍摄素材就有40T。整个制作拍摄投入之大,真得财大气粗的央视才承担得起。

于是,很多美食纪录片采用了另一种叙事策略,“从小处见大”。它没有关注广义的中国饮食文化,而是分为地域、菜系、食物种类和时间。比如在不同地区,有川菜、江苏吃货、寻顺德、上海味、风味产地潮汕等。,聚焦于某一种特定的食物,比如《命弦》《天下一壶》,或者是按吃的时间来划分,比如《中国早餐》《江湖小吃》。

火锅饮食文化纪录片《天下一锅》口碑一般

这种垂直化的叙事方法,既可与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实现差异化竞争,也是节省成本的好方法。像《人生一串》两季的制作团队,都是两辆车、两个组、每组四个人,外加导演共计十余人,两季节目的整体拍摄周期都基本控制在90天左右,堪称“以小博大”的成功典范。

食物是核心,不要执着于讲故事

《宵夜江湖》《人生一串2》都属于“以小见大”的美食纪录片,但播出之后,二者的口碑悬殊。《宵夜江湖》目前豆瓣评分只有5.2分。而《人生一串2》也拿到9.1分的高分。口碑产生差异的原因何在?

截至7月11日上午9: 00,《命弦2》豆瓣评分9.1分

《宵夜江湖》以宵夜+城市构建成叙事的经纬线,以宵夜为索引,行走于沈阳、广州、西安、重庆、杭州、南宁、武汉、厦门八大城市,对中国宵夜美食做一次探索。想法非常好,问题在于,叙事重点偏差了,犯下了许多低口碑美食纪录片共同的错误:美食成了配角。

无论是“大言不惭”还是“小言不惭”,当下的美食纪录片都逃不出“舌尖上的中国”的范式:在聚焦美食的同时,也通过美食探索人与美食、人与人、人与传统/文化的关系。这没有错。毕竟,食物中有文化,做饭的人有感情,吃饕餮的人有生活故事。

只是,只有依托于食物,所有的这些情感与感慨,才有所附着,才不会显得浮泛与空洞,才不会老调重弹。通俗点说,美食纪录片的本分,是把食物拍得香,挑逗观众的味蕾,让观众看了想吃。能够让观众流口水的美食纪录片,已经成功了一大半。可一旦美食部分呈现不理想,其他的都成了喧宾夺主的“说教”。

比如《河湖小吃夜》第一集讲的是“沈洋”,主要讲了6个30分钟的宵夜故事,平均每个5分钟,但每个故事中食物的亮点平均只有1-2分钟。换句话说,在30分钟内,只剩下大约四分之一的食物。第二集《大度武汉》,28分钟有4个宵夜故事。节目组对那些“坦荡”的生活故事依然感兴趣,甚至不到四分之一的美味美食被呈现出来。

《熬夜》第二集第一个故事8分钟,食物特写不超过30秒

美食纪录片对文案的要求很高,需要文采,但成语不可乱用,突出文采。例如,“最终结论”不是这样使用的

那么其他时间都在干嘛?都在讲小人物的人生故事和传奇。是挺动人的,是我们翻阅《读者》上面的鸡汤小故事的这一类感动,它模式化、套路化也显得空泛,更关键的是,你一个美食纪录片为什么在讲鸡汤故事?美食与人是割裂的,二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,美食的特殊性没有体现出来。

《人生一串2》比《江湖小吃》好评度高的原因有二。第一,文案真的接地气,生动有趣,有生活气息,抓住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幽默。还有一点就是它对食物的拍摄比《夜宵》更丰富、更细致,镜头细腻,有令人垂涎的视觉效果。

比如以慢镜头特写夹的烤鲶鱼从筷子间滑落↓

特写镜头对准了被大火摇动的鱿鱼肉,辅之以轻微烧焦边缘的咝咝声↓

快手一夹,羊肉串在师傅手里飞来飞去,时而镜头切换,时而摄影移动。各种调味粉的哗哗声和沙沙声涌上心头。整个片段“充满色彩和味道”↓

但坦白说,就作者而言,相比《人生一串》,《人生一串2》已经少了一个明星,目前两集给8分。《人生一串》的特点是生活化、市场化、接地气。无论是烧烤店老板还是食客,都有属于普通人的各种小悲伤、小情绪、小乐趣,能让观众笑,或有心事或有泪。然而这些都是在拍摄美食之后自然流露出来的,真的是从美食到人。

但《人生一串2》给人的感觉是:每一期的时长变得更长了,但美食的刻画不仅没有增多,也没有更精彩,相反,美食的部分相对变少了,与此同时,摊主和食客们的人生故事拉长了,种种插科打诨的生活化叙事变多了。 有人曾这样评价《人生一串1》:“没有多余的煽情故事,没有繁琐的考据噱头,这片子的制作风格就像一位粗粝坦荡的好厨子。”但到了《人生一串2》,豆瓣上一则短评写道,“这季……有快进的了”。

晚上,我们走进烧烤摊。昏暗的灯光,拥挤的桌子,烟雾缭绕,嘈杂的声音...我们忍受着环境的轻微不适和不卫生的烧烤。图为一位好厨师为我们提供美味的食物,而不是听一位厨师讲述他的人生传奇。毕竟这是一部美食纪录片,不是“讲你的故事”。

无论如何,多谢款待

免责申明: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不代表远东新闻网立场!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。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合作!
当前文章地址:https://www.ydj6688.com/yule/438027.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!
上一篇:壮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特点 下一篇: 婚庆习俗 哈萨克族的婚礼习俗及主要程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