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远东新闻网 > 体育新闻 > 正文

第六代接班人 马旭的"快乐老家":家族第六代已经上小学了 ...

导语:本文原标题:《马旭的"快乐老家":家族第六代已经上小学了 | 黑土地滋养初心,助家乡义不容辞》马福家珍藏有一份族谱,族谱上记录着马旭的父亲马永胜,身后已延续至第六代,第六代中最小的孩子才上小学。与亲人
本文原标题:《马旭的"快乐老家":家族第六代已经上小学了 | 黑土地滋养初心,助家乡义不容辞》

马福家珍藏有一份族谱,族谱上记录着马旭的父亲马永胜,身后已延续至第六代,第六代中最小的孩子才上小学。

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似乎过得很快。这位马旭老人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放过十几岁的孩子。她感慨地说:“你穿的和生活比我在村里的时候幸福多了。你应该努力学习,珍惜现在的生活。”我也向村里的党支部书记、村主任马旭送上祝福,希望村里的面貌越来越美,村民的生活更加富裕。

特写马旭:黑土地滋养初心助家乡义不容辞

6月25日,当我得知马旭要回老家哈尔滨时,记者再次赶往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脚下。老人的家依旧质朴朴实无华,但“最体面”的房间里多了一个行李箱,被第二位老人视为阅览室和客厅,里面珍藏着“感动中国”的奖杯,还有家乡授予她的“冰城楷模”证书。

“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”,马旭摩挲着荣誉证书,一脸羞涩。身上的迷彩服已经发白,在外人看来很清贫的生活,老两口很满足。行期渐近,老人兴奋到按捺不住自己,她说,别人总叫她“军中木兰”,其实在她心里,“木兰”是家。

一路唱一首歌,带着真诚和真心

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……”在哈报集团的直播中,木兰县县委书记说,“马老回家一路欢歌笑语”,其实,马旭一路上只唱了一首歌,在去太阳岛的路上,在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上,在马旭文博艺术中心工地,在木兰县人民小学,这首歌,她和老伴儿颜学庸唱了一路,声情并茂,发自内心。二老说,这首歌是他们的心中最爱。

6月28日,当飞机飞越2400公里,即将在哈尔滨降落时,马旭用好眼睛盯着弦窗。85岁的马劳深爱着他的家乡。

1933年,马旭出生在木兰县的农村。父亲早逝,母亲拖着她和弟弟艰难度日。直到有一天,从村子里传来令人兴奋的消息,解放军正在招募士兵,这激活了马旭的心。

1947年5月,14岁的马旭参军,和村里的几个朋友一起来到哈尔滨。在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学习半年后,她成为了第四野战军的一名卫生员。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,六年多的时间里,马旭跟随部队南征北战、救死扶伤,获得了抗美援朝奖章等荣誉。1954年,她从朝鲜战场回来,被送到第一军医大学。

《木兰从军》,泪洒故乡

车过大桥,老人提出下车看看家乡的松花江,不想,笑着笑着竟痛哭失声。

过桥后,老人主动提出下车看看家乡的松花江。他不想,却笑着放声大哭。

在回家的路上,老人讲述了这个故事:“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,青山绿水无处不在,每个人都在微笑。我走的时候,房子塌了,日本侵略者留下了一大片无人区。这就是为什么我想拿起枪战斗。”

马旭的军事生涯是传奇的。马劳说,如果不是日寇的侵略,她会是一个农民,在家乡的黑土地上种地。然而,当她进入军营时,她没有承认失败,尽了最大努力,这使她成为军营的榜样。

1961年,马旭毕业进入武汉军区总医院。这时,中国的空部队裁减部队刚刚组建完毕。女军医马旭被调到空部队,以方便家属。身高1.53米,体重只有35公斤的马旭,身体状况并不符合跳伞的标准,但倔强的马旭却在自家院子里挖了一个三尺多深的大坑,填满沙子,搭起一个有桌椅的高台练习跳伞。半年后,马旭请求参加考试,并得到了和男兵一起训练的机会,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女性空降兵。

此后20多年里,马旭跳伞达140多次,曾创下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和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两个纪录。

在随后的20年里,马旭跳伞140多次,创造了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和年龄下降最多的女兵两项纪录。

谁能想到,回到家乡后,部队里坚毅倔强的木兰竟然如此爱流泪。回到木兰的第一天,面对孩子们的“军礼”,老人哭成一个孩子,被马奶奶抱住。五年四班的张思彤泪流满面,观者感叹:“为什么我眼里总有泪水,因为我深爱这片土地”。

马劳告诉孩子们:“把钢枪紧紧握在手里,睁大眼睛。如果有人敢欺负我们的国家,他们必须勇敢地战斗。”马劳告诉大家,照顾孩子与她的初心有关。“如果我们国家有一个好的接班人,就会越来越强。”

军队里的情侣,给美好爱情的证明

不论走在武汉的乡村小路,还是踏上家乡冰城的土地,马旭和老伴儿颜学庸总是手拉手同行。马旭不光有传奇的经历,还有羡煞旁人的传奇爱情。同为军医的颜学庸,是马旭的工作好搭档、人生好伴侣。马老说,“我们俩都喜欢搞研究。他写字、画图比我强。”

无论是走在武汉的乡间小路上,还是踏上家乡冰城的土地,和妻子闫总是携手同行。马旭不仅有着传奇的经历,而且还仰慕别人传奇的爱情。同样是军医的严,是工作和生活中的好伙伴。马劳说,“我们都喜欢做研究。他写字画画比我好。”

1963年,这两个志同道合、热爱学习、有思想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。在过去的55年里,两人亲密无间,约定不要孩子,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和研究中。他们瞄准军队需求,攻克科研难题。和部队一起下去空的时候,马旭发现在落地的瞬间,强大的冲击力很容易造成士兵腰部或者脚踝的骨折。如何减缓冲击力让士兵不受伤?经过反复试验,这两个人设计了一个充气护踝,像袜子一样套在脚上。当他们下降时,他们充气以减少缓冲,当他们着陆时,他们释放空气。这款充气式脚踝护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,已在空部队推广使用。1995年,他们研制出高空跳伞的“供氧背心”,解决了跳伞时缺氧的问题空,填补了高空跳伞供氧的一项空空白。

几十年来,马旭夫妇在军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,著有专著《空降兵生理病理》《降兵身心训练基础》空等。

1000万,是一个数字,更是爱

6月29日,马旭终于踏上了木兰的土地,那是她梦寐以求的故乡。一路上的田野、松花江公路大桥、建筑、人都激起了她真挚的情感,毫不掩饰的“小女儿国”充满了真诚和爱。

在马旭文博艺术中心建筑工地,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张馨元摊开规划设计图,向马旭夫妇讲解设计概况和工程进度。当老人看到,马旭文博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即将封顶,工程建设重质又高效时,老人十分欣慰,她的造福家乡梦离实现越来越近了。

在马旭文博艺术中心施工现场,项目技术负责人张辛苑向马旭夫妇布置规划设计图,讲解设计概况和项目进展。当老人看到马旭文博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即将封顶,施工繁重高效时,老人非常高兴,她造福家乡的梦想也越来越接近实现。

说到1000万元的捐款,也和一个人和一个“插曲”有关。这个人就是马旭和他妻子的战友金长富。那一年,辽宁富顺的金长福参军了,和马旭一起参加了跳伞训练队。因为是东北老乡,所以成了相隔23岁的朋友。

马劳告诉小金,他有一个愿望,想把积攒的钱捐给家乡木兰县。“如果没有家乡人送我去当兵,就没有今天的我。”金昌福回忆说,马旭决定将捐款直接用于教育——她希望为抚养孩子做出贡献。她说,孩子是国家的希望、花朵和未来。只有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,他们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。为帮助老人实现愿望,2018年3月,金长福联系木兰县政府,与木兰县教育部门取得联系。

2018年9月13日9时,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季德三、木兰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宋、夫妇到工商银行武汉空港河支行汇款。银行工作人员听说老人要往远方省份汇款,怕老人被骗,反复核实。这个误会导致捐款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下午。在此期间,马旭多次向银行工作人员强调,要相信家乡的身份。得知真相后,银行工作人员被老人对家乡的诚意所感动。

2019年4月,1000万元捐款全部汇至木兰县。马旭这才决定回到家乡,老人说:“这时回家,我才坦然”。

2019年4月,1000万元捐款全部汇入木兰县。直到那时,马旭才决定回到他的家乡。老人说:“回家后,我很平静。”。

回到家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?老人回答说:“最幸福的事就是回到木兰县人民小学,看到可爱的孩子们,他们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,可以在平坦的操场上奔跑。”!“年轻人强,中国人才强,我穷不穷都无所谓。吃喝玩乐只是片刻的欢乐。如果个人的萤火虫能够帮助社会,帮助别人,尤其是我的家乡,那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。现在,我和妻子内心非常富有。”马旭说,如果在蓝天上飞翔是她的初心;帮助家乡,尤其是家乡的孩子们,是她义不容辞的使命。

评论

有一种力量叫做移动

昨天看到这位来自马旭的老人回家,很多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感动和热泪盈眶。按说,这位老人的事迹已经传遍了全国,大家都听说过。然而,很多人,无论是政府官员、建筑工人、师生、媒体记者,还是很多观看视频直播的网友,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,潸然泪下。

感动我们的,不仅仅是一位71年后回到家乡的老人的乡愁,更是老人带来的强大精神力量。

这种感觉源于老年人的勤劳朴实和对他人的无私奉献。71年后回到老家,老两口依旧穿着同样的“军嫂服”。老年人很少买新衣服,这两年加起来最大的一件就是一双15元钱的鞋子。省下每一分钱,把所有的钱都捐给学习。简单的家庭,简单的衣服,和“花大钱”的反差强烈,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。这样无私的爱,这样的精神境界,怎么能不佩服,不佩服,不感动呢?

这种力量来源于老人们家国情怀的启发。“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新中国……”在飞机上,在车里,在工地上,在校园里...老人忍不住唱了这首歌。“一首歌一路唱,一个目标追求自己的人生”,网友们的这一评论,是老人心情的真实写照——看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,老人生动地回忆起东北沦陷时,人民“一辈子住在老虎嘴里,逃在狼群里”的悲惨岁月。正是何山破碎的童年经历,让她毅然参军,报效祖国,守护蓝天,成为了“军中木兰”;这让她对自己的生活无动于衷,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,成为了部队里的“居里夫人”;她总是乐于助人,要求自己,给予别人,捐出自己所有的积蓄。老人坦言,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培养造就了她,没有共产党,她就不会是自己。从她心里流淌出来的赞歌,源于她一生的追随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。信仰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,精神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。老年人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境界是对所有人的强大鼓舞。

这种启发,让我们看到了精神传承的希望。当送花的小学生说长大想参军时,老人很高兴:“把钢枪紧紧握在手里,睁大眼睛。如果敌人胆敢入侵,我们就坚决消灭。有了你们强大的接班人,我们的祖国再也不会被欺负了。”朴实无华的文字诉说着老人们不变的坚守: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一生,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。这种传承一直并将继续下去——因为仰慕,孩子们敬礼的手久久不肯放开;孩子们感动得哭了起来,紧紧地拥抱着马旭奶奶。这个温暖而有力的拥抱,让我们看到了代代相传的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。

我们应该向马旭的老人学习,学习她忠于党、服务祖国的崇高品质,学习她勇敢坚定的革命战斗精神,学习她不忘初心、回馈人民的奉献精神。以马旭老人们为例,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,全面提升创业技能,为我们共同的家园越来越好而奋斗!

请扫描下方图片中二维码回看视频

请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观看视频

记者郝昕/文

记者李沂南视频拍摄/于视频包装

免责申明: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不代表远东新闻网立场!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。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合作!
当前文章地址:https://www.ydj6688.com/tiyu/438656.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!
上一篇:狗咬死狗 悲剧 自家宠物狗被咬死 男子"复仇"打死金毛 下一篇: 别人倒茶时怎样敲手指 给别人倒茶时 对方用手指敲桌子是什么意思呢 不懂可要了解一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