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远东新闻网 > 体育新闻 > 正文

明朝太监 宦官领兵:明朝历史中神秘难解的现象

导语:本文选摘自《明代宦官》,蔡石山着、黄中宪译,启真馆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,经授权,本站转载。说到职责的重复和部分重叠,最明显的例子出现在明朝的军事机构中。明成祖指派宦官担任御前侍卫和御前侍
本文选摘自《明代宦官》,蔡石山着、黄中宪译,启真馆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,经授权,本站转载。

说到职责的重复和部分重叠,最明显的例子出现在明朝的军事机构中。明成祖指派宦官担任御前侍卫和御前侍卫,让职业指挥官带着宦官带兵,让他“坐以待毙,放松身心”。可以说,在军事指挥系统中设置宦官是明朝历史上神秘而又困难的现象之一。因为这样的安排,一直有传言说明廷的核心圈子里充满了勾心斗角。这样的谣言真的很精明。它们出现在14世纪和15世纪之交。

1402年至1403年内战期间,已有许多宦官展现军事长才,且有许多宦官在秘密情报工作上为永乐帝的夺权立下大功。永乐帝在登上大位的过程中,作风残酷,以铁腕镇压所有反对势力,无疑让许多人哭,让许多人流血。1403年起,永乐帝指派精于战术的宦官到边疆、沿海和最需军事镇压的地区,对付他的顽敌。8年后,永乐帝命宦官马靖镇守甘肃,马靖因表现出色,获得朝廷授予相当于法国十字勋章的殊荣。马靖的职衔是镇守,在明朝军事体制里一般位列正一品。马靖获指派的任务只是“巡视”,但宦官之参与明朝军事机构,无疑已经开始。1411年时,至少还有3位宦官在几个军事单位里担任监察。

1424年夏,永乐皇帝在玉沐川去世时,有实权的宦官马云命令他不要出殡。直到安全带回明朝远征军,他才放出这个坏消息。接着,1425年1月,海军上将郑和被封为南京守军;一个月后,宦官王安被任命为甘肃巡抚,宦官成为一种习俗。1426年夏末,黄壤和陈进两个宫廷太监被派往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淮安,镇压汉王许高领导的叛乱。简而言之,永乐皇帝死后仅两年,明朝宦官就越来越依赖于军务管理。但最重要的任命发生在1439年,当时正统皇帝违背明朝的传统,任命宦官吴成和曹吉祥为总兵,命令他们平息四川山区的叛乱。

接下来几年,愈来愈多宦官被委以军事任务,特别是扞卫北疆。最着名者包括曹吉祥、刘永诚,两人都被授以统兵之职,守卫长城关口和长城以外地区。但最引人注意的任命案,乃是指派另一位女真人出身的宦官,即后来成为第一任辽东镇守太监的亦失哈,招抚中国东北边疆地区。亦失哈上任后,一再派兵远征西伯利亚,以收服该地区的部落,扩大明朝势力范围。应该指出的是,明朝进行这些人事任命时,战事平息已久,因而这些宦官似乎获准可灵活行事侵夺武官的职权。然后,爆发了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,正统帝听信宠臣宦官王振的意见,御驾亲征,反遭掳走。时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王振,承担了这场大祸的所有罪责。

但是,宦官对明朝军事力量的介入并没有减少,因为当时也是明军研制新式火器的时期,又因为火器的制造方法被视为国家机密,新式火器只能在宦官的注视下在北京制造。有一种粗制的大炮用黄铜或铁做成箭囊;将装满火药和石头的内筒从枪口放入,士兵们点燃导火索,这样石头就可以从箭袋中射出。第二种火器是现代火炮的原型之一。士兵用这种武器在100米外射出铁箭。随着这种新技术的出现,宦官的贡献不得而知,但明代史料显示,朝廷指派他们在北京周边的山区架设火炮。1448年,两名太监曹吉祥和王进成为首都炮兵团的指挥官。20世纪50年代,仕途亨通,终于当上了监国的掌印太监,他的一个侄子被封为侯。然而,曹吉祥野心太大,以至于在1461年初秋突然发动兵变,所以他的结局并不好。兵变被击败,曹吉祥和他的亲属被处决,他们的财产被没收。曹吉祥的罪行并没有削弱宦官的整体权力,但它表明明朝的军事制度开始偏离最初的构想。

明朝军官,一如明朝文官,有等级之分,最高是正一品,最低是从六品。设于县内的军事地区叫“所”,编制约1120名士兵,指挥官位列正五品。涵盖两县的军事地区叫“卫”,理论上编制有5600人,指挥官位列正三品。15世纪初期,全国约有493个卫、359个所,但由于边界一直不定,卫所数目在此后大增。除了派驻各要地的卫所部队,还有戍守京师的四十二京卫和直属于皇帝的亲军十三卫。镇戍北京、南京的京卫后来增加为七十二卫,亲军卫则膨胀为二十六卫。据明朝官方记录,1392年有兵力1198442人,但到了15世纪40年代已增加为3150000人,16世纪末期则达到4000000人。17世纪之前,大部分军人为世袭军人家庭的子弟,但之后,募兵取代征兵。

此外,在士兵数量增加的同时,士兵的素质却在下降。因为到了明末,雇佣兵成了士兵的主要来源,军官文长期不查。指挥官经常夸大开支,夸大参战士兵的人数。更糟糕的是,许多士兵被指挥官调去为他的个人服务。似乎因为无能、腐败和缺乏严格的训练,部队最终失去了战斗精神。1550年蒙古人入京,兵部尚书只能集结五六万兵,不得不被迫作战。耶稣会牧师利玛窦写道:“这些身披坚甲的人,都过着可鄙的生活,因为他们从事这一行当,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,对皇帝的奉献,或者对荣誉的热爱,而只是因为他们的工作。”利玛窦说,明朝衰落时期,军队是社会垃圾的垃圾场,到处都是游手好闲的人、流氓、囚犯和抢劫道路的土匪。

一如在文官体制上的规划,明朝开国者也从抓住兵权的角度,在军事制度里设立了数道安全机制。所有卫所地区统归中军、左军、右军、前军、后军五军都督府管辖,由五军都督府掌管全国卫所军籍。五军都督府各由一群人数不定的都督领导,分别是左、右都督,正一品;都督同知,从一品;都督佥事,正二品。都督掌控军队的战术方向,监督军事行政体系方面的专业作为,但基本战略的制定以及人事、军需供给、部队动员的决定,皆操在北京的兵部之手。兵部由一位正二品的尚书和两位正三品的侍郎领导。简而言之,都督只能执行兵部的命令和政策带兵打仗。有战事时,部队奉京城命令,从多个卫所动员,总兵官则从五军都督府中选人担任。但战事一结束,部队即回归各自的卫所建制,总兵官归还将印。设立这样的制度,旨在防止带兵官与士兵建立亲密关系,而一旦碰上紧急军事危机,这样的制度也带来许多统合、沟通上的问题。

在新疆和北京冯静恩地区的边界上,随时都有必要派兵守卫。因此,明朝的皇帝经常使用他们信任的太监,而不是出生时就是职业军人的总督。永乐以来,侍卫与宦官关系密切,不在五军管辖之下。就连北京的精卫也不受五军军长的监督,而是被皇帝的宦官严密控制。自1425年以来,越来越多的太监被赋予了守卫军队的职责。在此之前,镇守的职责只授予公众,侯,博或其他显贵。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里,宦官成为镇守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起到了补充而不是替代武官的作用,在这里,明朝政府双头马车的管理特点再次凸显。

最初,镇守太监只派到易遭侵犯的城镇、要塞、港口、长城关口、边境关卡和其他需要派兵驻守的边疆地点,但随着时日推进,愈来愈多宦官基于某种理由被派往内陆要塞,朝廷特派的镇守太监与武官共同统率附近卫所地区的部队。例如1445年,有一位镇守太监与另外13位武官在盗匪为患的闽浙两省密切合作。有时因情况需要,一个省级单位内派驻的太监不止一位。山东始终由一名镇守监管,但1494年,弘治帝指派其亲信宦官李全前往专门处理黄河泛滥引发的民乱。云南也有一名常设的镇守太监,但为防土着叛乱,弘治帝加派宦官孙叙前往,使西南边疆的镇戍兵力增加了一倍。在明朝九个最敏感的边疆地区,这类任命更为频繁。这九个军事重镇,即所谓的九边,包括位于今中国东北的辽东,位于北京东北的蓟州,位于北京西北的宣府,位于山西北部的大同,涵盖山西中部、西部的太原,陕西北部的榆林,涵盖陕西中、西部的固原,陕西北部长城外的宁夏,还有极西的甘肃。整个明朝始终有镇守太监常设或短期驻守这些战略要地。

在京畿,明朝皇帝特别在意安全问题,因此设立了更为严密的数重卫戍部队。16世纪初期,有24位镇守太监派驻北京都会区北缘各地。例如昌平镇守太监守卫居庸关和八达岭长城,维护长城上等距布置的城垛,以便有敌情时发挥烽火台功能。此外,在保定、蓟州各有一位镇守太监,蓟州镇守的职责是保卫靠近渤海的战略要地山海关。到16世纪中叶,6000千米的长城沿线129个关口的每个关口及重要城市、边疆地区许多重要的寨和关卡,乃至圣山或运河沿线的贸易站,全都在皇帝宦官的监视下。
免责申明: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不代表远东新闻网立场!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。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合作!
当前文章地址:https://www.ydj6688.com/tiyu/438900.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!
上一篇:单亲家庭的孩子 离异家庭中的孩子②中国单亲家庭的特征 下一篇: 回锅牛肉 回锅牛肉、老坛牛肉……牛肉的做法汇集来啦